全國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數據產品 土地利用數據 土地覆蓋數據 坡度數據 土壤侵蝕數據 全國各省市DEM數據 耕地資源空間分布數據 草地資源空間分布數據 林地資源空間分布數據 水域資源空間分布數據 建設用地空間分布數據 地形、地貌、土壤數據 分坡度耕地數據 全國大宗農作物種植范圍空間分布產品
多種衛星遙感數據反演植被覆蓋度數據 地表反照率數據 比輻射率數據 地表溫度數據 地表蒸騰與蒸散數據 歸一化植被指數數據 葉面積指數數據 凈初級生產力數據 凈生態系統生產力數據 生態系統總初級生產力數據 生態系統類型分布數據 土壤類型質地養分數據 生態系統空間分布數據 增強型植被指數產品
多年平均氣溫空間分布數據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間分布數據 濕潤指數數據 大于0℃積溫空間分布數據 光合有效輻射分量數據 顯熱/潛熱信息數據 波文比信息數據 地表凈輻射通量數據 光合有效輻射數據 溫度帶分區數據 山區小氣候因子精細數據集
全國夜間燈光指數數據 全國GDP公里格網數據產品 全國建筑物總面積公里格網數據 全國人口密度數據產品 全國縣級醫院分布產品 人口調查空間分布數據 收入統計空間分布數據 礦山面積統計及分布數據 載畜量及空間分布數據 農作物種植面積統計數據 農田分類面積統計數據 農作物長勢遙感監測數據 醫療資源統計數據 教育資源統計數據 行政轄區信息數據
Landsat 8 高分二號 高分一號 SPOT-6衛星影像 法國Pleiades高分衛星 資源三號衛星 風云3號 中巴資源衛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環境小衛星 Landsat MSS 天繪一號衛星影像
高精度仿真電子地圖數據 全國電子地圖數據 全國賓館酒店數據 全國道路數據 全國水系數據 全國醫院數據 全國中學數據 全國小學數據 全國幼兒園數據 全國加油站數據 全國超市數據 全國餐飲飯店數據 北京市 上海市 重慶市 天津市 浙江省 黑龍江省 云南省 陜西省 山西省 江西省 海南省 貴州省 廣東省 甘肅省 江蘇省 福建省 青海省 湖北省 河南省 安徽省 山東省 四川省 吉林省 遼寧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新疆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寧夏自治區 廣西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全國鄉鎮 全國行政村邊界數據 北京市 安徽省 福建省 廣西自治區 黑龍江省 甘肅省 廣東省 貴州省 海南省 河北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吉林省 江蘇省 江西省 遼寧省 內蒙古自治區 寧夏自治區 青海省 山東省 山西省 陜西省 上海市 四川省 天津市 西藏自治區 新疆自治區 云南省 浙江省 重慶市
生態承載力的概念最早來自于生態學。 1921 年, Park 和 Burgess 在生態學領域中首次應用了生態承載力的概念,即在某一特定環境條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間、營養物質、陽光等生態因子的組合),某種個體存在數量的最高極限。生態承載力是生態系統整體水平的主要特征之一,其定量分析已成為生態環境管理和區域可持續發展決策的有效依據。
該方案利用 Landsat TM/ETM+ 等遙感影像數據及統計年鑒數據,建立了生態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利用遙感和 GIS 技術對主要指標(如 NDVI 指數等)進行空間數據分析處理,通過主成分分析法篩選指標、層次分析法(AHP)獲得各指標權重,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研究區生態承載力,并提出實現該區良性發展的對策與措施。具體技術路線圖如下:
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數據;土壤類型數據。
植被覆蓋度以多年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求平均計算得到,公式如下:
式中:f 為多年旬平均植被覆蓋度;NDVI 為多年旬平均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max、NDVImin分別多年旬平均 NDVI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氣象數據包括年均降水量、年均氣溫等,通過氣象站多年數據求平均,借助 ANUSPLIN4.36 軟件完成插值工作;人口密度、經濟密度和 GDP 密度等數據來自統計年鑒。所有數據均柵格化為 1 km。
評價體系包括 3 個指標:資源環境指標、生態彈性力指標和人類社會影響力指標。資源環境指標包含人均耕地面積、人均草地面積、人均林地面積、人均糧食占有量、人均水域面積和人均牲畜占有量;生態彈性力指標由平均海拔、起伏度、年均氣溫、年均江水、景觀多樣性指標、平均植被覆蓋度、草地植被覆蓋度和水域面積比構成;人類社會影響力指標包括草地放牧超載率、年造林面積、人均居民地面積、勞動力比重、經濟密度和人口密度等。
在進行總體評價之前, 由于原始指標數據間存在的量綱不同, 需要指標間各數量級差異。本研究使用極差正規化法, 對第 i 個評價值進行極差正規化處理:
通過計算后, 將原始數據有效歸一化在[ 0, 1] 之間, 使離散度具有一致性。
采用主成分分析篩選指標、AHP 確定綜合評價指標的權重。首先,根據各主成分的貢獻率,確定各主成分之間的重要性。依據層次分析法 1-9 的重要性標度方法,對各主成分的評比給出數量標度。然后,利用統計軟件通過 AHP 計算出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并檢驗權重的合理性。
根據各評價指標及其權重,參照狀態空間法,建立研究區生態承載力的數學模型,計算研究區每個像元的承載力指數,計算公式如下:
基于以上分析,得到研究區生態承載力評價的模擬結果,該結果可為以下分析提供支持:
(1)研究區生態承載力分級
(2)研究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
(3)研究區生態彈性力評價
(4)研究區人類社會影響力評價
(5)研究區基于生態健康的生態承載力綜合分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