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數據產品 土地利用數據 土地覆蓋數據 坡度數據 土壤侵蝕數據 全國各省市DEM數據 耕地資源空間分布數據 草地資源空間分布數據 林地資源空間分布數據 水域資源空間分布數據 建設用地空間分布數據 地形、地貌、土壤數據 分坡度耕地數據 全國大宗農作物種植范圍空間分布產品
多種衛星遙感數據反演植被覆蓋度數據 地表反照率數據 比輻射率數據 地表溫度數據 地表蒸騰與蒸散數據 歸一化植被指數數據 葉面積指數數據 凈初級生產力數據 凈生態系統生產力數據 生態系統總初級生產力數據 生態系統類型分布數據 土壤類型質地養分數據 生態系統空間分布數據 增強型植被指數產品
多年平均氣溫空間分布數據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間分布數據 濕潤指數數據 大于0℃積溫空間分布數據 光合有效輻射分量數據 顯熱/潛熱信息數據 波文比信息數據 地表凈輻射通量數據 光合有效輻射數據 溫度帶分區數據 山區小氣候因子精細數據集
全國夜間燈光指數數據 全國GDP公里格網數據產品 全國建筑物總面積公里格網數據 全國人口密度數據產品 全國縣級醫院分布產品 人口調查空間分布數據 收入統計空間分布數據 礦山面積統計及分布數據 載畜量及空間分布數據 農作物種植面積統計數據 農田分類面積統計數據 農作物長勢遙感監測數據 醫療資源統計數據 教育資源統計數據 行政轄區信息數據
Landsat 8 高分二號 高分一號 SPOT-6衛星影像 法國Pleiades高分衛星 資源三號衛星 風云3號 中巴資源衛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環境小衛星 Landsat MSS 天繪一號衛星影像
高精度仿真電子地圖數據 全國電子地圖數據 全國賓館酒店數據 全國道路數據 全國水系數據 全國醫院數據 全國中學數據 全國小學數據 全國幼兒園數據 全國加油站數據 全國超市數據 全國餐飲飯店數據 北京市 上海市 重慶市 天津市 浙江省 黑龍江省 云南省 陜西省 山西省 江西省 海南省 貴州省 廣東省 甘肅省 江蘇省 福建省 青海省 湖北省 河南省 安徽省 山東省 四川省 吉林省 遼寧省 河北省 湖南省 新疆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寧夏自治區 廣西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
全國鄉鎮 全國行政村邊界數據 北京市 安徽省 福建省 廣西自治區 黑龍江省 甘肅省 廣東省 貴州省 海南省 河北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吉林省 江蘇省 江西省 遼寧省 內蒙古自治區 寧夏自治區 青海省 山東省 山西省 陜西省 上海市 四川省 天津市 西藏自治區 新疆自治區 云南省 浙江省 重慶市
傳統以行政區劃為單元的評估方式中存在著誤差較大的問題,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地震烈度橫跨行政區,而評估時采用行政區(如區縣)的平均人口分布數粒度偏大。基于公里格網數據的地震災情評估系統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了較為先進、成熟的公里格網分布技術,旨在提高災情評估的準確性。
在地震發生后,根據地震參數,分析震中與活動構造的空間位置關系確定破裂方向,對不同震級建立點源/線源衰減模型,初步勾畫受地震影響的各個區域。而針對6.5級以上的破壞性地震可根據專家經驗手動調整破裂尺度。
圖1 生成烈度影響場
通過地震現場反饋的災情速報信息,形成較為準確的影響場范圍,并以此為參考進行調整,生成各個烈度的形狀、方向(拖拽、旋轉)等,使之逼近真實。可根據需要自定義飛地等要素。
圖2 修改地震烈度影響場
為了避免微觀震中(又稱儀器震中)與宏觀震中偏差過大(震級越大,誤差越大)影響最終評估結果的準確性。本模塊在災情評估計算時沿著破裂方向分別向上、下平移破裂尺度值,得到三個烈度影響場。并將生成的三個地震影響場分別與公里格網數據進行疊加分析,基于評估模型,得出各自的受災面積,受災人口,經濟損失及建筑物破壞狀況,最終評估出本次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范圍、經濟損失范圍等。同時本模塊可根據評估結果生成二維柱狀圖和對應的專題圖,并實現了對評估結果的人工編輯功能。
圖3 地震災情動態評估—人員傷亡分布圖
根據評估的結果數據,快速生成規范的地震災情文檔,支持Word、PPT等多種格式的輸出,形成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圖4 生成地震災情文檔,快速上報
本模塊根據破裂時間,實時的加載破裂數據,模擬地震破裂的動態過程。在破裂動態圖上可疊加斷層、居民點、行政區劃、道路、河流等基礎圖層。
通過對災情速報員上報的地震現場災情點信息進行統一匯總,對不同程度的災情進行分類、面插值分析和邊界修正處理等,建立不同時段的地震影響場數據,從而實現對災情信息的動態展示。通過專家反復評審修正后得到更為精準的地震影響范圍,縮小評估結果與實際損失的差距。
本模塊實現了對歷史災情信息的管理和輸出,可將每一次地震災情評估產生的結果以圖文結合的格式輸出。
圖5 地震災情評估查詢
本模塊提供對地震災情評估所產生的報表模板的統一管理功能。
圖6 災情報表模板管理